• 2011-06-28
  • 旺報
  • 【記者徐尚禮/綜合報導】
  社會火藥庫
 ▲大陸罵國反映群體性怨恨,群體性怨恨是社會的火藥庫,矛盾激化時便成為社會抗爭事件。圖為08年甘肅隴南上訪民眾和鎮暴軍警對峙。(本報資料照片)

  社會火藥庫  ▲大陸罵國反映群體性怨恨,群體性怨恨是社會的火藥庫,矛盾激化時便成為社會抗爭事件。圖為08年甘肅隴南上訪民眾和鎮暴軍警對峙。(本報資料照片)

  價值觀迷失
 ▲被大陸網友吹捧的乞丐犀利哥,反映中國社會目前價值觀迷亂,信仰缺失。(本報資料照片)

  價值觀迷失  ▲被大陸網友吹捧的乞丐犀利哥,反映中國社會目前價值觀迷亂,信仰缺失。(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各大官方網昨天轉發《人民論壇 》文章──「罵國」情緒如何「傳染」。文章指當前大陸罵國反映群體性怨恨,而罵國者受追捧等非正常現象的出現,說明中國社會目前價值觀迷亂,信仰缺失,演變到了一種道德無序狀態。

     「罵國」一文作者分別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導,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及中央黨校博士。此文主要反映加強當前社會創新管理的必要性,也是呼應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今年2月9日在中央黨校提出的有關主張。

     罵國的四種社會情緒

     文章說,以罵國為主要特徵的社會情緒大致有四種:一是逆向社會情緒。即人們由於利害衝突或道德評價而抵制國家政策,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 可能採取敵對行動,如上訪上告,群體性突發事件等;二是群體性怨恨情緒,網友用個人的不滿解讀一些發生的事件,表達出一種不滿情緒,繼而形成群體性怨恨。

     三是異向社會情緒。表面上並不反對國家政策,事實上與國家發展方向相異或相悖,如日趨猖獗的封建迷信、地下賭彩、邪教;四是跟風情緒。在 求奇、求特自然心理誘導下,部分人對奇談怪論頗有興趣,試圖在罵中尋找心理受挫後的平衡,在人云亦云和跟風傳言中獲得社會歸屬感。

     文章指出,罵國者受追捧,與當今社會許多反常現象如出一轍。如忸怩作態的芙蓉姐姐在北大演講受到歡迎,陳冠希及「獸獸」(車模)等人因不雅視頻反而獲得更多粉絲,「鳳姐」因醜貌雷語、「犀利哥」因乞討都變成名人,此類顛覆傳統審美觀、價值觀的社會現象層出不窮。

     文章承認目前的一些社會心態狀況並不樂觀。因為經濟多年持續快速發展而不思進取的心態有之,因為看不到成功與進步的可能而放棄進取的心態 亦有之;一些富起來的群體、一些有權有勢的群體驕橫狂妄、肆無忌憚的心態有之;一些弱勢群體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鋌而走險的心態亦有之。網路上,經常能 見到針對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一些尖銳言論,非理性情緒的孳生及蔓延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

     罵國vs.愛國情懷

     文章指出,幾乎所有的民主社會都會允許民眾批評政府。然而,民眾批評和監督政府面臨的難題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創造出的好條件也常被異化為擺設。

     因此,在民意表達不通暢的情況下,出現一些非理性情緒的表達也無可厚非,一些人把自己的罵聲向四周傳遞,以期獲得更大的共鳴,他們為罵而罵、為挑戰而挑戰,不顧罵的後果、不管罵的實際意義,他們只是大肆宣洩不滿情緒,一味吸引更多關注。

     文章指出,雖有罵國者,也有愛國者,一是演唱紅歌成為現今的社會風尚;二是貴州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農民自編自演的花燈戲《十謝共產黨》引發各界共鳴。要使罵國的聲音不致蔓延傳揚,只有以愛國情懷激發的行動,方能使國家走出矛盾和難題的重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花媽 的頭像
    花媽

    阿桃摘葡萄

    花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